Post

一个运维做馒头

最近一周不断尝试做馒头,出发点很简单,体验一下生活,感受一下挥霍金钱背后的社会时间。

作为一名运维,每天就是对着屏幕敲命令,最近在做一些开源项目的开发(Jumpserver)以及翻译工作(Ansible 官方文档中文)。

日子就这么Coding,缺乏了生活的情趣吧(装什么。。。单身狗要什么情趣。。。)。程序猿的生活甚是简单而又欢乐,省略1w字,进入主题。

材料准备:

1
2
3
4
1.智能电饭煲,可以蒸!
2.面粉
3.酵母
4.其他辅助道具

将面粉和酵母和匀整成和水泥那样的小山,中间掏个洞。同事告诉我的方案是酵母掺在水里,不过水的量我把握不住,就和面里吧,效果一样的。比例的话研究了一段时间,具体也不好说,相当于烧菜放盐的量吧,之前是以放味精的量来做和超量做,都不大好,建议还是偏多会比较松软,当然这得保证接下来的步骤没问题。一点点在洞里加水,加一点把面粉盖上包住它,然后把条状的面疙瘩往一边赶,继续掏洞倒一丢丢水,直到掏不了洞为止。详解:生成条状面疙瘩会将水包裹住,这个不说也知道。。。但是小面疙瘩比大块的面团的优势在于,面粉和水基本属于均匀的,并不存在奇点(说人话!某部分都是水或者都是面粉),这样后面的和面就轻松多了,并不需要在意和的均匀不均匀。然后,由于没经验的人控制不了水量,而往往结果就是水多了加面,然后再加面,经过我一周的测试,发现这种情况下水面比会比较接近完美,因为揉几下就会吃面,这点刚好是剩下的。 之后就慢慢将面疙瘩聚集起来,这个简单的。

好啦,接下来就乖乖的揉半小时,这是体力活啊,我不能像面点师那样优雅的揉,我只能学那个揉面机,将面用拳头捶扁,然后对折,接着捶。。。。捶到面色细腻后我就把它摊扁放小盆里发酵,由于之前产生各种黏锅或者表面干或者放湿毛巾黏在毛巾上,正确的做法是在底层撒上一层面粉,湿毛巾盖在盆上,保证毛巾和面团不接壤。发酵么多发几分钟没事,通常会说40min,我就丢哪里接着看剧去了(这两天在看英伦魔法师 Jonathan Strange & Mr Norrell ),看完一集就够了。

等完发酵看到面团萌萌哒就可以接下来揉几分钟了,揉到面团感觉有韧劲的时候,就可以考虑搓成馒头了。这个技术难度很低!

变成一个个馒头后千万不能立即上锅蒸!!!也不能放过夜蒸!!!我必然被坑过。。。。

要醒一段时间,简单理解就是再放一下。我是电饭煲里加热水,直接上笼,盒盖一段时间后开盖一下换气,顺便看看他醒了没,就是看看他有木有做好被蒸的准备!

蒸30min。

出锅!

吃,花了3min吃完!

总结,总共耗时2h,吃只花了3min,这就是时间成本,社会的价值体系就是让人各司其职,做到效益最大化,当然这些层面的东西我并不想了解太多。

好了,下面是对运维馒头的解析!

在整个技术周期中,运维是较销售之前的技术生产力,做馒头的过程中,这相当于上锅醒到蒸的过程,之前的工作相当于开发,递给顾客相当于销售。也就是说,运维的产品直接是给用户看的东西,何其重要! 上锅相当于系统架构设计,没有一个好的架构方案,再好的馒头也会黏一起或者一锅只能蒸少量的,没有达到性能的最优化。一层层的锅和水(System),架子(Engine),纱布(Load Balance)相当于基础架构组成成分,而其摆放的位置和馒头的位置相当于架构方案。只有合理组成,前期做过充分的测试才能保证出锅的馒头既有卖相又好吃。前段时间去同学创业公司,聊了一阵他们是使用电饭煲来做馒头,用户却已经增长了若干倍,基础架构不敢动,导致性能加机器也没用,要有重构的决心!必然会浪费很多精力,若干年前的技术是能满足当时的需求,但是随着业务增长,这必然需要改变。最近也听到朋友说阿里对产品的做法是3年赶工,1年重构这3年的工作,这点我相当赞同,技术在这近5年中必然有更新,必然5年后的你技术更加浑厚(当然不离职转岗的情况下),不过还是得需要去做这些事情的,抗住压力,服务用户。
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